天然钻石与合成钻石结晶习性
合成钻石常为:立方体、八面体以及两者的聚形
天然钻石常为:八面体、菱形十二面体以及两者的聚形,还有常见三角薄片双晶
颜色
合成钻石常为黄褐色,并且经常被辐照改色成蓝、橙、粉、褐以及金黄色
天然钻石98%都是无色—浅黄系列。
表面以及内部纹理
合成钻石:可显示树枝状或者交叉状纹理
天然钻石:表面常见三角凹痕或者三角座,内部常显示与结构相关的纹理。
放大观察
合成钻石:籽晶及其幻影区,各种形态的金属包体
天然钻石:没有金属包体
可见光吸收光谱
合成钻石:无415.5nm吸收线,在液氮获得的低温条件下可以测得658nm吸收峰和500nm以下全吸收
天然钻石:绝大部分都是415.5nm吸收线
紫外荧光
合成钻石:长波下通常是没有荧光的,短波下有黄绿色、橙黄色荧光,有“马耳他十字分带”现象,同时有明显磷光
天然钻石:在长波下多为蓝白色荧光,短波下较弱或者显示惰性。
阴极发光仪
合成钻石:与紫外荧光分布特征相似,不同成长区显示不同的荧光分带
天然钻石:多是不规则
因为天然钻石生长的时候,环境是时刻都会变化的,然而合成钻石的生长环境都是一成不变。
红外光谱
合成钻石:1130波束的吸收普带
天然钻石:1176、1282波束的吸收谱带。
导电性
合成钻石:有的可能具有导电性或者导热性
天然钻石:除了蓝色钻石是半导体之外,均不导电,而且是没有磁性。
其他
比如异常双折射形形色色
假钻石玻璃
玻璃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假钻石,而且几乎可以用来作为任何天然宝石的代用品。用玻璃磨成的假钻石很轻易区别,因为它的折光率低,没有真钻石那种闪烁的彩色光线。一种非常简单的区别方法是,用白瓷碗盛一碗清水,将有怀疑的宝石浸入清水中,冒充钻石的无色玻璃制品似乎消失在水中看不清轮廓,真钻石的轮廓暗黑,在水中十分清楚。 钻石
人造尖晶石
和玻璃一样,生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作为许多种天然宝石的代用品和冒充品。它和钻石的区别是,缺少闪烁的彩色光线,将它浸入二碘甲烷中,也会轮廓模糊不清,而真钻石则十分清楚。
水晶和托帕石
这是两种天然矿物。无色透明的水晶和托帕石在琢磨后,粗看也有点像钻石,细看类似玻璃,缺少闪烁的彩色光线。另外,它们都是“非均质”的,而钻石却是“均质”的,用偏光仪能迅速地区别开来。
人造蓝宝石
人造蓝宝石是大规模生产的物质。它不仅作为宝石的代用品,在工业上也有很多用途。无色透明的人造蓝宝石在琢磨后也可作为钻石的代用品。常有这种情况,一件镶有大量小钻石的胸针或项链等首饰,可能一部分钻石是真的,而又混入了一些人造蓝宝石制成的假钻石。由于宝石镶在首饰上,测试不便,此时可将整件首饰浸入“二碘甲烷”这种液体中。真钻石在液体中边缘暗黑,好似在液中凸起,非常清楚;人造蓝宝石(或水晶)在“二碘甲烷”中几乎消失看不见,这样真假便一目了然了。在没有“二碘甲烷”时,用清水也可以,虽然真假的差别较小,但仍然很清楚。
此外,人造蓝宝石也是“非均质”的,而钻石却是“均质”的,二者用“偏光仪”也很轻易区别。